那未来什么样企业才能有真正优势。
找到足以满足运营电力需求的可再生能源,并与高耗电的产能扩张速度形成匹配是亟需攻克的难题今年3月初,海螺水泥曾发布新能源投资计划,拟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业务,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全覆盖。
这也是该公司近6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和净利双降的情形。海螺水泥(图源企业官网) 100亿加码新能源近年来,由于水泥市场需求疲软和全球煤炭价格持续走高,海螺水泥等龙头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领域。该项目计划2022开工,于2024年竣工。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目标和碳达峰实施方案政策的出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水泥行业发展转型的方向。可见,其业务下滑的颓势依旧,而且有加速下降的风险。
在水泥行业有这样一句谚语: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当年8月,该公司以4.43亿元的价格收购其母公司持有的安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旨在推进该公司绿色转型。由于光伏上游硅料的持续涨价,光伏组件目前单价居高不下,光伏组件单价一度逼近2元/W。
在成本下降、市场需求增长和政策带动的三重利好下,下游光伏产业或将迎来市场的进一步爆发。到2023年国内多晶硅总产能将在130万吨左右,全球多晶硅总产能预计在150万吨。11月29日晚,横店东磁公告表示,将分步投资年产20GW新型高效光伏电池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2021年太阳能晶硅材料价格由88元/kg一路上涨至270元/kg ,上涨幅度达206.8%。
光伏硅片价格松动 过剩局面或已显现整个光伏产业链主要分为上中下游三大部分,其中多晶硅、单晶硅的冶炼和硅片生产属于上游产业,光伏组件、光伏设备的生产位居产业链中游,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光伏电站的建设运营则处于产业链下游。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晶硅价格暴涨带来的上游企业纷纷加速扩产。
光伏概念开始出现分化,上游晶硅产业产能过剩,开始降价。此外,今年横店东磁还有8GW光伏电池、7GW组件PERC产能,明年将新增6GW-8GW的TOPCon光伏电池产能,组件明年出货计划翻番。位处产业链下游的光伏电厂建设、分布式光伏建设,以及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或许将与上游产业链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上游价格的下降将直接带动下游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提升,价格的降低还将带动下游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张。
进入11月份以来,光伏硅片价格已经开始松动,210mm光伏单晶组件11月23日当周已跌至1.97元/W,周跌幅0.51%,月跌幅0.51%。此外,11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则再次给光伏市场加了一把火。随着风光建设成本下降,新能源成本逐步降低,电力现货市场将超额利润传导到产业链,创造出更多消纳空间,将有助于新能源长期的发展电池片产能虽然扩得很多,但基本上和硅料的供给增幅测算下来是比较匹配的,所以明年电池片相比今年的平均水平仍然有可能有一定的利润扩张,硅片可能会有一定的超额利润压缩。
基于这样的逻辑,姚遥认为,2023年能实现利润扩张的环节,或者能分享到硅料利润转移的环节,一定是产能或者供给增长比供应链短板硅料扩张慢,或者说集中度是比较明显提升的趋势。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装机量实际上是由瓶颈环节所能够支撑的组件产量来决定的。
谁能吃到新蛋糕?硅料、硅片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产业链利润会如何转移?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首席分析师姚遥在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表示,明年随着硅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光伏组件的成本结构可能会再次发生较大变化。明年如果有刚性的供应链短板,可能绝大部分时间里还是硅料。
其中,150m厚度P型210、182硅片报价分别为9.30元/片、7.05元/片,较10月31日报价分别下调0.43元/片和0.33元/片;150m厚度N型210、182硅片最新报价分别为9.86元/片和7.54元/片,分别较上一轮报价下调0.46元/片、0.36元/片。姚遥表示,2022年硅料供应量在持续增加,但仍然量价齐升的本质原因,是俄乌冲突推升整个传统能源价格和电价,把需求曲线向上推动了,而且向上推动的幅度超过了硅料供应量增加的速度,导致他们的实际均衡点还在向上移。上月底,TCL中环宣布年内首次下调硅片报价,之后在11月27日再度下调单晶硅片报价。成本结构这两年其实变化比较大,毫无疑问这两年硅料的成本占比是有明显的上升。这时候预测需求是在需求曲线上画一条竖线,它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在纵轴上的投影,就是行业价格的均衡点。在此基础上,硅片价格持续走低,符合产业链趋势。
唯一曾经和硅料一决雌雄的是玻璃。根据协议,双方自2023年5月至2027年12月期间多晶硅料交易数量为25.128万吨。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资本过度炒作,大量跨界玩家进入硅片领域,从光伏全产业链来看,硅片产能相对电池、组件等更为充足。上述人士表示,谈到光伏供应链瓶颈问题,石英砂、安装人工之类都不是瓶颈,它们会紧张也会涨价,但不会成为刚性的卡脖子环节。
而随着竞争加剧,跨界资本入局因缺乏成本控制、良品率控制、供应链议价能力,也缺乏品牌价值和核心技术,在未来竞争中也将加速出清。上游降价潮起,下游价格会降吗?上游降价产生的新利润蛋糕又会落入谁的口中?降价是为清库存?11月24日,隆基绿能官网更新单晶硅片价格,其中P型M10 155m厚度(182/247mm)由此前的7.54元/片下降至7.42元/片,下降幅度1.6%。
之前,隆基绿能和TCL中环(41.770, 0.20, 0.48%)两大巨头先后降低了硅片价格。硅料降价会给下游让出多少利润空间?如果按照硅料从30万元/吨跌到10万元/吨计算,组件端可以让出0.5元利润,除了主产业链上分走0.1元之外,剩下的去哪里了?EPC近两年不赚钱,可能会修复到赚0.1-0.2元,剩下的三毛多钱到哪里去了?不会变成运营商的超额利润,我们觉得会用来投储能。两大龙头竞相降价后,他们的股价也应声而跌。它更多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这个环节相比供应链短板而言过剩程度是在加剧还是在改善,第二,这个环节的格局是在变好还是变坏,或者说集中度是在提高还是在降低。
因为硅料降价了,虽然表面上目前硅料价格降幅比较小,但隆基、中环等龙头企业拿货价是比市场价低的,他们率先感受到了硅料降价的寒潮,因为硅料存货贬值会让他们的硅片损失更大,所以清理掉手中的库存,加快周转才是当务之急。他简单测算了一下,主产业链上这些能够实现利润扩张的环节,要么成本占比比较低,要么利润扩张幅度也不会特别大,加起来利润扩张幅度不会超过0.1元/瓦。
在行业整体过剩,是成本曲线定价的时候,实际上在各个环节上按照预测的需求去画一条竖线,它和成本曲线的交点就是行业的价格均衡点,但是在2021年之后,潜在需求大幅爆发,导致光伏行业进入整体供不应求状态之后,需求实际上就是由瓶颈环节的供给来决定。隆基绿能在硅料价格快速上涨和高位横盘阶段,以销定产采购上游硅料。
光伏行业评论员老杨说光伏认为,中环这么着急的大幅度下调硅片价格,主要是库存压力比较大。M6硅片厚度由160m降至155m,价格为6.24/片,下调0.09元。
国金证券(9.290, 0.25, 2.77%)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首席分析师姚遥在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的发言中表示,这两件事情并不矛盾。他认为,组件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利润变动,和硅料价格的高低涨跌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硅料扩产的释放产能逐渐进入市场,市场普遍对硅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有较强预期。从TCL中环的报价来看,除去中环未公布的166硅片的价格,其他型号的硅片价格降幅高达4.5%,比隆基的硅片价格还要低5%以上,而之前隆基降价之后比中环的价格稍高一点。
目前行业普遍认为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大概会在400GW左右,姚遥认为明年有较大概率可以做到450-500GW的区间,目前的判断是,至少在明年绝大部分时间里,光伏行业仍然是整体供不应求,也就是在需求曲线定价的框架下去运行。11月30日,隆基绿能(46.710, 0.93, 2.03%)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其9家子公司与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多晶硅料长单采购协议。
隆基绿能有关人士表示,隆基降价其实就是老逻辑;硅片作为产业链中游,价格根据上游价格走势,随行就市,而多晶硅料长单采购协议符合公司未来经营需要,通过锁量不锁价、按月议价、分批采购的长单方式,有利于保障公司多晶硅原材料的长期稳定供应。光伏行业评论员老杨说光伏表示,由于硅料企业的扛价,硅片降价的时间点来的比想象的晚了一些,但该来的还是要来。
如果硅料还是瓶颈的话,是不是意味着明年硅料价格不会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对2023年整体需求的判断,姚遥表示,2021年以来,随着平价上网的实现,再加上双碳政策的催化,包括俄乌冲突影响,光伏的潜在需求出现了一轮暴增,导致行业阶段性的进入整体供不应求的状态。